2019-02-18|来源:人民网
这个寒冬,对于俄罗斯尚斯国际出版集团(以下简称“尚斯”)行政总裁穆平来说,却是“热浪”迭起。
自2018年年初,尚斯着手实施其出版“新规划”: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部分本土书店合作,设置“中国书架”,穆平称之为“树叶”。而此前,尚斯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4个国家拥有4家出版社,他称之为“根”,后来又发展了3家实体书店连锁店以及网络书城,他称之为“枝”。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带动了中国图书的海外需求热
他的工作经历不少,几次中亚国家的出差,促使他成为“海外出版人”:逛当地书店,中国题材的书不多。2009年,穆平在俄罗斯注册了一家出版社,并特意取名为“ШAHC”,俄文里有“机遇”之意。不过最初的“尚斯”,没给他多少机会。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国”成为沿线地区备受瞩目的热词,“汉语热”“中国热”迅速升温。中国图书在国外的需求量开始增大,国内的出版社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尚斯抓住了这一机遇,组织翻译、代为销售了大量中国主题书,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俄语版《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习近平讲故事》等。
经过短短数年发展,尚斯创下了数个第一:俄罗斯第一家中国书店在莫斯科营业,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创办了中亚地区首家中国书店……凭借出版种类和数量,尚斯成为俄罗斯第三大中国主题图书出版社。2017年,穆平相继获得了由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优秀文学传播奖”、俄罗斯出版商协会颁发的“俄罗斯出版业杰出贡献奖”,尚斯出版的图书和旗下的书店也获得了不少奖项。
在海外出版社和实体书店里,尚斯拥有一支268人的团队,穆平是唯一的中国人。
几年前,国内一位学者带着自己被翻译成俄语的著作来到莫斯科,想通过尚斯的渠道销售。穆平先请俄罗斯同事看,看半天也没看懂,又让一位学术背景相近的资深编辑看,依然不太明白。
这些事让穆平深刻认识到,要想让世界了解中国,需要使用当地易于接受的思维和话语体系。
曾经在俄罗斯最大出版社工作的斯马拉科娃·阿列克山大,被穆平“三顾茅庐”时很犹豫。当他得知穆平为了出版社卖了自己的房子后被感动了:你有卖房的决心,我有工作的经验,我们联手创造一个最好的!
书店变身文化中心,围棋讲座、书法班等活动吸引更多读者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吸引读者走进书店?他们调整了经营思路。阿尔巴特大街上的这家书店,变身文化中心。围棋讲座、中国书法班、中国主题沙龙、中俄大学生交流沙龙、趣谈中国文化项目等公益文化活动,不仅激活了中国图书的忠实读者们,更培养了一批新的中国文化爱好者。“粉丝”的增多,也引来了“流量经济”。刚刚过去的2018年,销售俄文版中国主题图书12.6万册,销售中文图书2.5万册,销售码洋4168万卢布……
除了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接连创办出版社外,尚斯还在圣彼得堡、喀山、明斯克、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塔什干选址开店,形成中国主题图书和中国风文化用品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