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2018-11-05|来源:未来网

北京11月24日“中国愿本着共建的原则,在学位学历互认、合作办学、人才联合培养、教师发展和培训、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深化项目合作,打造一批骨干项目和亮点工程。”11月24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教育对话在北京开幕,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活动中表示,中国愿与沿线各国一道,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并如是说道。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活动中发表主旨演讲。

据悉,本届会议主题是“研究、决策与展望”,旨在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和组织优势,瞄准国家决策和发展战略,深入研讨面向2030年的“一带一路”国家间教育交流合作,更好地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和使命,探讨国家间教育交流合作的优先领域与实现途径,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当天,来自近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部分国际组织的教育官员、专家学者等约200余人出席会议。

田学军指出,这次对话会议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国际间的一次重要学术交流活动。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5年来,教育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也要靠人文交流,特别是教育合作作为重要依托,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未来,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大有可为。

田学军还表示,中国愿与沿线各国一道,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本着共商的原则,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教育合作2030”;本着共建的原则,在学位学历互认、合作办学、人才联合培养、教师发展和培训、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深化项目合作,打造一批骨干项目和亮点工程;本着共享的原则,构建开放包容、灵活多样、共同参与的“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新型技术和手段,合作开展教育研究,产生更多更好的优秀成果,加快成果转化,实现成果共享。

参会嘉宾就面向2030的教育与国家发展话题展开圆桌讨论

开幕式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保师、波兰教育研究院院长Piotr Stankiewicz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代表欧敏行分别致辞。来自中国、阿尔巴尼亚、马来西亚、以色列、孟加拉国等国家的8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主旨报告。

为期三天的会议还将围绕大会主题,聚焦“教育现代化与国家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的路径与模式”三个专题,开展分组对话研讨。

此外,会议将共同发布“‘一带一路’教育合作2030”框架文本,成立“‘一带一路’教育研究网络”。

国务院部门网站
教育部相关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