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来源:人民网
2019年6月21日,由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联合中国市场协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一带一路”新经济形态发展论坛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北京招待会于在北京举行。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第一副院长梁子谦指出,新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代表着最新的科技发展及经济发展的方向,“一带一路”新经济形态发展论坛的召开是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未来新经济发展的平台,共话商机、展望前景,为新经济形态的发展提供助力。中亚学院作为政府间国际合作组织,致力于促进成员国家的经济合作,其重点在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提供知识服务的政府间国际机构,中亚学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而努力,促进搭成好邻居、好伙伴的区域发展未来。
中国市场学会流通专业委员会主任艾家凯认为,新经济正逐渐取代旧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变革,生产与销售日益相互融合渗透,产业加速一体化联动,进一步向智能化、柔性化、服务化发展,产业链变革和模式创新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问题,中国已经是世界消费领域数字基础的主要投入国以及先进的技术应用国,中国的消费者率先体验数字化服务,有利于推动电商和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与资金的流通。
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唐淳风建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所在国的华人华侨,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城市互联互通,建立友好对接区,搭建共赢平台并将其升华为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命运共同体。既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个良好的示范基地,也为人类社会的友好来往、团结合作为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国家粮食储备局原局长高铁生就积极关注和共建“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等问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说,“一带一路”倡议实践在时间跨度、地域广度、经济体量等方面都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和“一带一路”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共同利益,在推动“一带一路”进程中,扩大交往、互惠互利,与沿线国家人民一道分享新经济形态下的发展机遇及合作成果。
中国未来研究会首席顾问秦麟征谈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应用与兴起,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影响着未来,加快形成数权研究的高水平专家团队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服务于“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尤为重要。
中国投资协会城镇化投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张宪光作“一带一路”新经济形态投资趋势展望主旨演讲。“平台经济是当下经济的突出特征,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助力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是顺应时代趋势的选择。新时代商业模式的更迭十分迅速,每年都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在搭建平台的同时挖掘优质的商业模式,对优质模式进行孵化、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互联网商务金融学院院长张云起就信联网促进“一带一路”商务信用的互联互通做了相关阐述,信联网顾名思义是信用能够互联互通的网络,重点要解决信用的互联互通。他认为在“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中亚区域范围内,利用信联网来进行国际贸易与业务的合作十分重要。他提出在五通基础上实现信用互联互通,推动中亚地区的商务信用一体化进程。
人民日报《人民周刊》陈胜祥分析了“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他认为让各国民众通过媒体传播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树立国家形象、民族形象,以增进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及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毕亮就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和中亚经济的共同发展做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与中亚各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其中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中国和中亚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严峻挑战,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有助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为双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我们应发挥制造工业、特色贸易、旅游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扩大区域经济与“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相信前景广阔。
中亚学院院长孙博雅表示,中亚学院将建设成为一个促进CAREC区域共同繁荣、可持续发展并起引领作用的知识中心。中亚学院的战略与 《CAREC 2030战略》的任务是一致的,即“促进人员、政策及项目互联互通,实现共享及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合作平台”。中亚学院通过提供实证研究、能力建设服务、传播知识产品及与研究机构合作等方式促进中亚区域经济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共同发展。
阿塞拜疆驻华大使Akram Zeynolli在致辞中说,阿塞拜疆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首批支持者之一,为了证明我们共同实施这样一个心愿,阿塞拜疆从2003年起就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扮演”区域中转站的角色奠定了基础。“一带一路”不仅是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平台,也将为我们带来经济方面的红利,体现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旅游业发展、扩大人文交流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及延伸至欧亚地区,促进繁荣稳定及和平发展。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时,阿塞拜疆高度重视与中亚学院的合作,依托中亚学院国际知识分享平台的优势,促进阿塞拜疆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阿塞拜疆总统今年4月份在北京参与了第二届国际“一带一路”合作论坛,今年5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阿塞拜疆进行了正式访问,这说明阿塞拜疆与中国已发展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与中国的交往是阿塞拜疆的优先事项之一,我相信阿塞拜疆将与中国继续友好,促进双方繁荣发展。
格鲁吉亚驻华大使Archi Kalandia在讲话中谈到,从一开始格鲁吉亚就欢迎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它将促进中方和西方的经济合作,格鲁吉亚地处重要战略位置,正在寻求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格鲁吉亚带来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2015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格鲁吉亚总理和中国商务部长签署了关于加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备忘录,格鲁吉亚在是首批国家,也是重要的成员国。格鲁吉亚在2015年、2017年举办了“一带一路”论坛,第三届论坛将在今年10月举办,欢迎来自现有成员国的高级代表团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格鲁吉亚作为地区间重要枢纽,联系着欧洲和亚洲,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强和各成员国的合作,加快建设中亚铁路。中亚铁路的建成将大大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自2016年起,已运输超过130个集装箱,对全球来说,这个运输量不算大,但给格鲁吉亚带来了巨大商机,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合作美好前景。
巴基斯坦驻华参赞Ali KhanBaloch在讲话中说,亚投行已为我们树立起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中亚学院将各成员国聚集在一起,使之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能源等方面加强合作。中亚学院为我们提供创新性的知识平台及相关政策研究,提升区域贸易的竞争力,推动区域走向融合与发展。中巴经济走廊合作项目已经走过5年历程,150亿美元中的一半已经完成,推动了两国的繁荣,我们相信中亚区域经济与“一带一路”的合作,将会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交流与经济领域的合作。祝福中亚学院成员国及合作伙伴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参赞Batir Tursunov在讲话中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这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年,中国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鼓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在亚洲地区的高层系列活动,都有利于促进中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与此同时也是中亚学院的目标,中亚学院已经将其作为一个公开、公平、包容的学院,2010年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项目已超过300万美金,这些合作项目取得了可喜成果。
2015年3月中亚学院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落户以来不断攻坚克难、积极进取,与多家域内研究机构、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推动知识交流、能力建设,举办了一系列汇聚各理事国中亚区域合作国之间的论坛、培训活动,加强了各成员国之间政策协调对接、机构能力建设等,为促进中亚区域内合作成员国发展,推动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与中亚学院开展合作,在信息交流、政策沟通、研究咨询等方面获益颇多,新疆、内蒙古将依托得天独厚的地源、资源,大力推进商贸枢纽、金融创新、文化科技、能源、交通、农牧业等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方面开展了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把握“一带一路”的重要契机,积极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对外合作领域,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