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杰利斯:见证中阿人文交流四十六载

2019-03-15|来源:上外全球报道团

编者按:2018年12月的阿根廷,上外多语种海外实践团探访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青年学子走进当地高校、智库、企业和文化中心,对话顶尖学者、青年政治家、知名作家和中阿友好人士,与当地艺术家、媒体记者、中企员工和青年学生进行交流,采取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形式,以多语种进行田野调查和学术探究,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风采,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合作。

以下是上外青年学子与安杰利斯女士的对话。安杰利斯女士是阿根廷前参议员,西班牙语教授和中阿文化交流友好人士,为上外与阿根廷多所高校建立联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我来说,教授我的中国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我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出身阿根廷的显赫家族,曾当选阿根廷国家参议员,安杰利斯却只在名片上标注自己是一名中国的大学西语教授。

从童年时着迷中国文化,到青年时代举家前往中国学习中文,再到后来成为专门为中国学生教学的对外西语教育者,安杰利斯亲历中阿人文交流从无到有、不断拓展的全过程,更见证中阿建交46年来两国关系持续平稳的快速发展。

结缘中国

谈到与中国文化的结缘,安杰利斯认为家庭的影响是个重要的原因。“鼓励多元文化的家庭和早年随父亲周游列国的经历都使她易于接受并乐于接触不同的语言与文化。父亲早年在香港的工作经历,为她带去关于中国的丰富见闻,更使她对大洋彼岸的东方国度充满向往。

博尔赫斯的文学创作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却终身未能踏上中国国土,成为中阿交往史上的一大遗憾

然而,在安杰利斯童年时代,中阿两国建交初始,中阿之间交流匮乏,学习中国文化充满困难。“在阿根廷,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书籍,只有五六个人了解中国。”幸运地是,在安杰利斯五岁之时,她迎来了一位中国邻居,伊萨克李。安杰利斯流连于他中国风的房屋中,对中国文化开始拥有直观的感受。安杰利斯的祖父与父亲均与大文豪博尔赫斯是好友。他在家中作客时所流露的对中国的向往与他中国之旅未能成行的遗憾,更使安杰利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未来踏上中国的国土,切身学习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初遇中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阿建交二十多年之后,两国开始了初步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安杰利斯于2000年开始在阿根廷学习中文,后利用中国政府为阿根廷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前往中国学习中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安杰利斯为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所深深折服。在学习期满之后,她甚至毅然卖掉整栋房产,与丈夫一同迁居中国,并开始系统地攻读汉语言的硕士学位。安杰利斯自此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对汉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事业中。她与丈夫克服在北京生活所面对的种种困难,终于在三年后顺利地取得了对外汉语的硕士学位。

《今日中国》杂志拉美版

与此同时,在阿根廷国内,中国文化的热度也在不断升温,中国文化逐渐受到阿主流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004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实现互访,中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企业在阿根廷不断增多,中阿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也为中阿人文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拥抱中国

2014年,安杰利斯的朋友艾薇利亚想在拉丁美洲开始西语-中文的教学。安杰利斯利用此前在中国学习汉语与教授西语时与中国高校的一些合作,促成阿根廷多所大学与中国高校建立联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此事之后,安杰利斯深感专门为中国学生进行对外西语教学前景可期,但又缺乏相关人才。她开始专门对汉阿双语教学进行研究与尝试,并于当年召开了第一次汉语教育与西语教育国际研讨会。2017年研讨会在智利再次顺利举行,并将在2019年在秘鲁举办第三届。

与上外西方语系陆经生教授合影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西语热”如火如荼。中国前往西语国家的留学生不断增多,其中也有相当部分前往阿根廷。中阿两国经贸往来井喷式增长,为熟悉汉西双语、了解中阿文化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也促使越来越多的阿根廷人学习汉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西语。中阿在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达成新的合作协议,更助力提升中阿人文交流的整体水平。

展望中阿人文交流的未来,安杰利斯表示,尽管中阿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但她认为中阿人文交流仍有潜力可挖。安杰利斯认为,中阿尽管已进行了广泛的人文文化交流,也取得一定成果,但两国人民之间仍不够了解,未来期待达到更深入的“民心相通”。此次G20峰会,习近平主席访问阿根廷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签署了两国互认高等教育学历的协议。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岩松校长在习近平主席与西班牙国王费利佩的见证下与西班牙语界的权威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签署合约,相信此举会为双方的人文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在对话最后,安杰利斯将她的名片递给我们。她为自己取了一个有趣的中文名,叫“天使”,她笑着说这个词在中国与阿根廷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此次海外实践中,我们一路结识了许多致力于中阿文化交流的人们。中阿四十六年来人文交流的不断发展,正是靠着这些“文化天使”们不懈的耕耘与努力,从无到有,使中阿交流的桥梁从羊肠小路到通衢大道,使中阿相隔万里又天涯比邻。

国务院部门网站
教育部相关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