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合作行稳致远

2019-01-31|来源: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

翟大宇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以来,中欧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纽带联系下关系更加紧密、经贸更为畅通,双方的合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和欧洲分别位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联通欧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之意。“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欧合作,是欧亚大陆桥基础上的互联互通,是联结东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动,更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一带一路”开启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欧大合作格局。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经从倡议逐渐转变为各国合作的实际行动,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欧洲国家也从最初的观望、怀疑逐步转向了解、欢迎,进而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合作当中。至2018年,已经有18个欧洲国家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时,欧盟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欧亚互联互通计划,并明确表示希望与“一带一路”对接,而中国对欧盟的计划表示明确的欢迎,积极肯定该计划对于欧亚大陆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中欧之间的良性互动表明双方在推动欧亚互联互通上的合作面远远大于双方的竞争面,促进欧亚大陆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地区的稳定与繁荣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对欧洲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合作表示欢迎。而多个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也表达了积极的回应。法国总统马克龙2018年访华时呼吁“整个欧洲”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荷兰首相吕特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表示,荷兰对“一带一路”合作兴趣浓厚。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方愿同中方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等领域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说,“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具有深远世界影响,希望英中开展“一带一路”合作。随着“一带一路”由倡议走向现实的互利合作,它在欧洲影响力和号召力正在持续增强,“一带一路”的“欧洲朋友圈”不断扩大。

欧洲作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也是发达国家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而中国是新兴国家的典型代表,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区域,中欧之间互补性更强,合作前景广阔,双方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18年中欧贸易额达到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2018年前11个月,欧盟对华实际投资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中欧班列的往返日渐频繁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贸易合作深化的真实见证,数据显示2018年共开行中欧班列6300列、同比增长72%,其中返程班列2690列、同比增长111%。中欧经贸合作是优势互补的必然结果,双方都从合作中获益。未来中欧经贸合作前景依然广阔,贸易投资合作潜力巨大。

在中欧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也有着明显的优势。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同法国政府正式发表《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首次提出了“第三方市场合作”这一概念。“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首创的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模式,将中国的产能和基建优势、欧洲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这一合作模式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特别是受到了法德等欧洲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典范。

欧盟是世界上践行区域一体化发展最成功的区域,也是多边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重要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可以说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多边主义理念发展的过程,同时坚持多边主义也是欧盟在全球发挥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方式。欧盟和中国同为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双方为在维护多边经贸体系和开放型的世界经济格局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和共同利益。尽管当前欧盟和欧元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中欧之间在经贸领域也并非完全没有分歧,但“一带一路”的纽带已使双方联系地更为紧密,只要中欧坚持多边主义,在开放合作中寻求互利共赢,中欧合作必然会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内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浪潮涌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深化中欧多方面的合作,使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不仅对中欧双方的发展有利,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中欧双方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智慧,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在未来,“一带一路”联结下的中欧必将在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下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部门网站
教育部相关网站
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