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来源: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
赵可金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瑞士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享誉世界的雀巢、劳力士、UBS、欧米茄,早已为大众所熟知。然而,作为一个隐居在阿尔比斯山深处的“欧洲屋脊”,瑞士在近现代历史上常常为人所忽视,不如英法德意那样名声在外。然而,独特的地理位置、高超的制作工艺、发达的金融体系和稳健的社会文化都使得人们完全不能忽视瑞士的存在,从国际组织云集的日内瓦,到雪域小镇达沃斯,身居在大山深处的瑞士人不用周游世界就可以将世界风云尽收眼底,走近瑞士便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中立的智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山林立,白雪皑皑,大自然对瑞士的青睐,也造就了瑞士人独特的山人气质。从民族性格上来说,瑞士人低调务实,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不像德国人那样谨严,瑞士人一直保持着山民的古朴之风,历史上的凯尔特人曾经建立了一直东征西讨的强大雇佣军,敢与罗马军团硬碰硬,也敢与日耳曼铁骑一决雌雄。然而,终究受制于国小力单,独木难支,在强大的对手面前,瑞士人不得不改变了雇佣军制度,开启了长达数个世纪之久的武装中立。
武装中立让瑞士保存了实力,巩固了地方。罗马军团帮助瑞士人送来城市、帝国大道和农业生产方式,当然也送来了基督教。随后的日耳曼人将瑞士从罗马帝国中解放出来,注入了德国骑士的基因和诸侯自治的传统,无数的王国山头林立,相互征伐,一度还被查理曼大帝的法兰克王国所吞并。然而,在勃艮第家族和策林根家族的推动下,数百年的你争我夺沉淀成为瑞士特有的城镇自治制度,尤其是在反对中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中,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的老三州结成瑞士永久同盟,并先后先吸纳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加入,奠定了瑞士联邦的基础。
瑞士联邦成立后,与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周围强国也较过劲,但多次被击败,最终在宗教改革的潮流中确立了中立的国策。198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包括瓦莱州、纽沙泰尔州、日内瓦州在内一大批瑞士各邦国签署新的联邦条约,宣布除外交事务外,各州恢复各方面的主权,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自此之后,瑞士再无卷入任何国际冲突,甚至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但是,瑞士的中立并不意味着孤立,瑞士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对谁都友好,不拉偏架,不凑团伙,是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国际组织青睐的天堂。中立但不孤立,一字之差,瑞士古朴的山民之风却蕴藏着伟大的处世哲学和战略智慧。尽管的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此种智慧终究值得敬佩,也算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创新的旗手
瑞士人放弃了角逐世界霸权的雄心,但却收获了进退有度的广阔空间,更为本国民众营造了难得的休养生息。瑞士虽然地处高山,但却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民众最富有、社会最安定、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2017年的人均GDP达到8万美元,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瑞士还是世界上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
在瑞士,地方各州和城市的力量很大,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伯尔尼、洛桑、圣加伦、卢塞恩、卢加诺、洛迦诺等,各有特色,有世界公园的美誉。比如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集中了120多家银行的全球和欧洲区总部,其中半数以上是外国银行,贵族与土豪众多,故其又被誉为“欧洲亿万富翁都市”。瑞士银行业高效严格的保密能力,使得苏黎世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离岸银行业务中心,金融方面的帐户流转约占据整个苏黎世市四分之一的经济活动。
瑞士的第二大城市日内瓦是著名的国际组织之都,绝大多数国际组织都在日内瓦有办事处,包括联合国欧洲总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世界气象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和国际艾滋病协会等等。除此之外,日内瓦的经济和人居环境也数一数二,在2016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日内瓦高据全球第二位。日内瓦的金融业特别是私人银行业务,管理约1万亿美元的资产和国际贸易融资
瑞士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是很多跨国公司总部青睐的地方。维多、嘉能可、贡沃尔、托克、雀巢、诺华、罗氏、ABB、摩科瑞及德科,其他较著名瑞银集团、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利乐包装、百乐嘉利宝、瑞士再保险及史华曲集团。瑞士人不折腾,有条不紊地传承着一个古老的事业,制造业名声在外,工匠精神不让德国。无论走在苏黎世大街上,还是徜徉在达沃斯小镇,都能够清晰地从诸多细节中感受到瑞士人的全球视野、包容精神和专业素养。还是那句话说得对,当上帝为你关了一扇窗,却在为你打开了更大的一扇门。
天然的门户
瑞士小国家、大世界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带一路”的天然门户,“一带一路”走进了瑞士,就意味着打开了通往新型全球化之门。在中国的对外关系格局中,瑞士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与瑞士在1950年就建交了,一直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伙伴,也是最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签订自贸协议的欧洲国家之一。“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倡议,与瑞士的中立但不孤立的政策从理念、内涵和气质上是完全契合的,瑞士从一开始就欢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投资上,瑞士十分积极,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而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前沿基地,以人民币离岸业务和本币结算为代表,瑞士的金融业与中国的金融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些条件都为“一带一路”创造了便捷的条件。
除了金融领域之外,瑞士在创新领域还与中国有着很大的潜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中国快速从世界创新成果的学习者摇身转变成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甚至被西方媒体称为“世界公认的创新领袖”。而瑞士,作为“科技创新之国”,创新能力多年来一直排名世界第一,中瑞双方签署高水平创新合作平台谅解备忘录,“把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同瑞士的创新优势相结合”,“中国制造2025”同“瑞士工业4.0”对接,正在将创新合作落到实处,加强在数字化、智能制造、产能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尤其是瑞士在智能制造、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电力、能源、食品、医药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成为中国改革新征途上的创新战略伙伴。
总之,瑞士虽然国家不大,但瑞士的金融实力和创新优势与中国广阔的市场潜力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在“一带一路”的框架内,中国与瑞士只要确立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共享资源和机会,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康庄大道。